孙浩:赤子脾虚泄泻宜表里并治

发布日期:2024-09-30 21:32    点击次数:79

孙浩:赤子脾虚泄泻宜表里并治

臣字门儿科第五代传东谈主、江苏省仪征市中病院主任大夫孙浩觉得,赤子脾虚泻病在脾胃,关系肝肾二脏,救济脾虚泻应收拢“健脾”这一根底,兼顾肝肾。可弃取内治或外治法,以达到健脾益气、温脾助运而止泻的野心。

病因病机

赤子泻肚是婴幼儿时辰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,常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。中医觉得赤子泄泻分为外感与内伤两大类,与“脾”“湿”二字密切关联。赤子具有“脾常不及”的生理病理特质,故临床所见赤子泻肚病大量属于脾虚型。

泄泻日久必伤性情,土虚则木乘,而致肝木无制,虚风内动,出现慢惊风、慢脾风等重症。肾为先天之本,脾为后天之本,久泻伤脾,脾病及肾,可致脾肾阳虚之泄泻。无论体质成分或是外部成分,均可导致赤子脾胃虚损、湿浊下注而发为泄泻。

辨证论治

脾虚泄泻临床清晰为久泻不啻,或反复发作,大便淡泊,或呈水样,带有奶块或不用化食品残渣,神疲纳呆,面色少华,舌质偏淡,苔薄腻,脉弱无力。孙浩觉得该型泻肚或因先天不及,性情久虚;或因后天失调,中阳欠运,或因恙后体虚,性情薄弱;或因便泄日久,脾肾两虚,凡此均须暖胃温脾。且赤子“脏气清灵,随拨随应,但能确得其本而撮取之,则一药可愈……”故用药需精简,药性宜和顺。关于此类泻肚除了内治外,还不错弃取外治法。

内治法

脾虚泄泻,病在脾胃,关系肝肾二脏。孙浩笔据多年的临床警戒觉得治宜健脾益气、温脾助运。

遴选香砂六正人汤加官桂、乌梅炭、炮姜、明附片。

香砂六正人汤出自《时方歌括》,原方构成:“东谈主参、茯苓、白术各二钱,炙甘草一钱,陈皮一钱,半夏二钱,木香、砂仁各八分。”原方主治“气虚肿满,痰饮结聚,脾胃不和,变生诸症者”。方中四正人为补气之总方,其中“东谈主参致冲和之气,白术培中宫,茯苓清治节,甘草调五脏,加陈皮以利肺金之逆气,半夏以疏脾土之潮湿,木香行三焦之滞气,砂仁以通脾肾之元气。”笔据壮火暖土、泻木安土的原则,尽管临床并莫得清晰出彰着的肝旺、肾虚症状,也需加入官桂、炮姜、明附片、乌梅炭这类药物,以起到促进性情健旺的作用。

外治法

孙浩觉得赤子脾虚泄泻包括性情虚和脾阳虚,多为非肠谈感染性泄泻,大部分属于功能性胃肠病的鸿沟,故愚弄外治法常能得到较好疗效。我国在秦汉过去就罗致外治法救济疾病,如《礼记》说:“头有疮则沐,身有疮则浴。”外治法是与内治法相对而言,《理瀹韵文》说“外治之理,即内治之理,外治之药,即内治之药,所异者法耳”。

性情虚泄泻

①暖脐止泻法:取炒苍术12g、陈皮6g、砂仁10g、木香6g、干姜6g,共研细末,每次取3~5g,用纱布小袋盛贮,覆于脐窝,外以纱布绷带固定,4~6小时换药1次,药末用完为止,此为寓补于运之法。

②艾灸止泻法:取穴足三里(双)、天枢(双)、大巨(双),将艾条点火,在穴位上方施灸。每穴每次灸3~5分钟,或以灸处皮肤发红为度,逐日2~3次。持灸者需用两手指置于穴位两旁,以测温度,随时救济艾条与灸治部位的距离,以免灼伤赤子皮肤。总之,脾喜燥宜运,以上两法均有燥湿运脾之用,湿去脾运,其泻自止。

脾阳虚泄泻

①浸足止泻法:《灵枢·逆顺肥瘦》说:“足之三阳,从新走足;足之三阴,从足走腹。”足踝以下漫衍着66个穴位,是五藏六府经气输注聚积之处,因此合适浸足可暖热脾肾。药用生附子15g、生姜15g、花椒5g、小茴香5g、艾叶10g,水煎去药液约500~800mL(留滓),待水温降至纵容时,置患儿双足于水中浸泡,并推拿足心,约10~15分钟,水温下落时可合适加入滚水,浸后勿用净水再洗,揩干双足即可。留滓加水再煎1次,同上法。此方可畅达使用3~5次。

②裹腹止泻法:腹背为任督二脉方位,裹腹可使腹背受药,达温养脾肾之功。药用肉桂20g、生附子30g、生姜50g、吴茱萸20g、花椒15g,加水约1500mL,红棉布带(宽约8cm、长约160cm)1条同煮。煎沸后约15分钟,将布条捞起晾干,裹于患儿腹部,24小时后将布带解开,再浸入原药液中煎煮,依前法访佛操作。本方可畅达使用数天。

以上二法均为温阳止泻法。脾阳虚证多兼有命火不及,故方中加入温肾之品,更有助于荧惑脾阳。

典型医案

解某,女,11个月。患儿自3月龄时驱动泻肚,逐日5~8次,稀水或蛋边幅大便,时夹黏液。大便旧例提醒:脓细胞量些许不等,脂肪球一丝。应用抗生素救济,口服蒙脱石散、妈咪爱(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)等,泻肚无彰着好转,遂来诊。现时:患儿精神日萎,胃纳减少,食后则泻,便中混合未消化食品。查体:精神欠安,面色㿠白,哭声低弱,肌肉不丰,肠鸣音稍亢,肛周淡红,舌质淡,舌苔薄白,四末欠温。

会诊:泄泻(性情虚型)。

处方:米炒太子参6g,茯苓6g,炒白术5g,煨木香3g,砂仁2g(后下),陈皮3g,乌梅炭4g,肉桂2g(后下),炮附子3g(先煎),通草2g,甘草2g。3剂。外用以炒苍术、陈皮、砂仁、木香、干姜适量,共研细末,每次取5g,盛于纱布袋中,敷脐。

3天后复诊,患儿大便次数稍减,胃纳渐增。后用此方加减救济半月余而病愈。(高军 时乐 朱明馨  江苏省仪征市中病院)

(注:文中所载药方和救济范例请在大夫指点下使用。)

本站仅提供存储工作,所有实质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存害或侵权实质,请点击举报。